譚成旭:2022年,中國鋼鐵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努力克服經濟下行、需求收縮、成本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,積極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沖擊,緊緊圍繞“穩生產,保供給,控成本,防風險,提質量,穩效益”的工作目標,深化改革,主動出擊,攻堅克難,大膽創新,整體保持了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,為保障國民經濟和鋼鐵產業鏈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在應對鋼鐵寒冬過程中,中國鋼鐵變“熬冬”為“冬訓”,鍛煉了“體格”,增強了“體質”,成績來之不易。
在這些成績中,我認為有兩個關鍵詞值得好好總結:“穩”和“韌”。一方面,“穩”是前提。面對市場出現的劇烈波動,中國鋼鐵行業加強自律,自覺維護市場供需動態平衡,全年粗鋼產量同比下降2.1%,維護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。另一方面,“韌”是基礎。鋼協于2022年3月正式啟動的“基石計劃”,月月有新進展,對保障初級產品供給能力、補足鋼鐵產業鏈資源短板的意義非同一般??梢哉f,“穩”+“韌”,守住了整個行業平穩發展的底盤,也實現了“進”的態勢。
對于2023年鋼鐵行業的發展形勢,我認為,宏觀環境上,2023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,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;而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,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,經濟社會風險點增多,鋼鐵行業面臨的宏觀形勢依然嚴峻。
行業運行上,短期看,煤炭、焦炭價格高位運行,鋼鐵行業寬松度趨緊,鋼鐵企業利潤、效益將持續分化;從長期看,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、產業集中度低、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三大問題,或進入“短期嚴峻復雜、長期不容樂觀”的發展態勢。
供需格局上,供給方面,2023年鋼鐵產能將保持較高水平,仍有部分新增置換產能陸續投產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綠色轉型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落實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任務等要求,結合對行業政策的研判,產能治理政策調控仍將持續,2023年粗鋼產量基本維持在2022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。
需求方面,下游需求會有一定恢復,但近期整體仍偏弱運行。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出“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”“發展實體經濟”“新型工業化”“制造強國”等一系列重要部署,鋼鐵材料在產業現代化和制造業高端化中仍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具備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。隨著黨的二十大報告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政策落地見效,以及新冠防疫政策的逐步調整,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恢復態勢,固定資產投資將穩步回升,制造業穩步恢復、基建持續托底作用增強,總體下游需求仍有保障。另外,鋼鐵材料需求結構呈現高端化趨勢,航空航天、交通、能源、軍工和海洋工程等領域高端鋼材需求將有一定增長。
記者:新的一年里推動鋼鐵行業開新局,您有哪些方面的思考和建議?
譚成旭:2023年中國鋼鐵行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,全面完成履行保障供給使命、實現鋼鐵產業自身發展、積極帶動相關產業實現共同繁榮三大重點任務,推動鋼協六屆五次會議各項工作部署落實落地,努力開創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,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鋼鐵力量。
第一,提升供給質量,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。具體而言,需要緊抓這幾方面重點工作。鋼鐵行業要繼續做好產能產量“雙控”工作,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產能核查,依法依規清理不合規產能,嚴肅查處違規新增產能。尤其要科學界定粗鋼限產基數,加大對能耗、環保、裝備落后產能的壓減力度。鋼鐵行業應積極融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,支持頭部企業作為兼并重組的實施主體,綜合施策推動重組;組織分析兼并重組典型案例,提出重組路徑、發展模式以及相關政策措施建議。鋼鐵行業還應堅持探索建立長期、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,引導企業踐行“三定三不要”原則(以銷定產,不要把現金變成庫存;以效定產,不要產生經營性“失血”;以現定銷,不要把現金變成應收款),引導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在區域和品種市場的主導作用,避免大起大落,促進行業平穩運行。
第二,聚焦需求引領,拓寬鋼鐵應用領域。在這個維度,應圍繞“三個聚焦”開展工作。一是聚焦關鍵領域,滿足高端材料需求。鋼鐵行業要聚焦高性能特種鋼、高端裝備用鋼、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“特、精、高”關鍵品種重點攻關,加快構建協同攻關組織運行機制,著力制定鋼材質量分級標準。二是聚焦需求創造,擴大鋼鐵應用范圍。搭建鋼鐵—鋼結構—建筑—房地產協同創新平臺,構建產品、設計、施工、制作和安裝全過程的鋼結構建筑標準體系,打造一批示范工程,促進產業鏈業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。三是聚焦國際化發展,拓展新的增長空間。支持鋼鐵企業抱團出海,避免同業競爭。同時,鋼協也將致力于推動高端產品劃分及有關稅則號細分工作,精準支持鼓勵高端鋼鐵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,并引導行業參與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國際標準制(修)訂工作。
第三,提升資源保障能力,夯實產業基礎。鋼鐵行業在持續推進“基石計劃”落地的同時,還應推動廢鋼產業健康發展,如規范所得稅核算方法,降低準入企業稅負;加快辦理準入速度,由一年一次改為隨時辦理;培育龍頭企業,鼓勵區域優勢企業兼并重組;研究進口再生鋼鐵原料的增值稅優惠政策等。不可忽視的是,還要在積極協調政府和上游企業在保電煤的同時,加大煉焦和噴吹用煤的保供穩價力度,引導價格理性回歸,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。
第四,加速綠色低碳轉型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一要積極推進極致能效工程,包括盡快形成技術清單、能力清單、政策清單;科學制定能效標桿標準,建立能耗數據治理系統平臺;打造極致能效標桿樣板企業,推廣成功經驗等。二要促進EPD平臺建設,加強EPD(環境產品聲明)平臺的持續建設和規范管理,并鼓勵鋼鐵企業積極參與EPD評估,量化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環境績效信息。三要推廣綠色鋼鐵產品,包括推動全生命周期低碳綠色鋼鐵材料的研發與應用,大力推廣含釩、鈦等微合金鋼鐵產品,引導下游產業用鋼升級;制定綠色低碳鋼材標準,推動標準在上下游、國內外互通互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