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信證券(16.6,-0.22,-1.31%)發布研究報告稱,政府工作報告提到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,大力提振市場信心,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,突出做好穩增長、穩就業、穩物價工作”。在黑色產業領域,重點提到了綠色發展節能降碳、加大礦產開發、國企改革等核心三個方向,從行業格局、產業鏈分配、企業增效等多個維度均助力行業發展,特材與普鋼兩條主線有望齊頭并進,具有明顯的配置價值。
▍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:
綠色發展節能降碳,有望對鋼鐵產量形成長效約束,提升行業逆周期性:
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提到“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,發展循環經濟,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,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,持續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”。
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重要行業,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總排放量的15%,自2021年以來一直是降碳的核心主體。2021年以來,鋼鐵行業維持產量逐漸下滑的趨勢,有效地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。
結合2022年1月20日三部委聯合發布的《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要求,預計長期產量約束將是趨勢,有效地杜絕大幅產能過剩的可能性,降低行業周期性、提升企業盈利門檻,利好產業長期發展。
礦產資源加大開發,保障產業鏈利潤合理分配:
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提到“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,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加強重要能源、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”。
當前我國鐵礦石80%依賴海外進口,定價權相對不足,導致鐵礦石價格長期侵蝕下游行業利潤。2021年開始中鋼協陸續推出“基石計劃”建議,并上報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,旨在加強資源保障,進一步強調對于鐵礦石資源長期增產計劃,加大國內鐵礦石開采力度,進一步打壓海外鐵礦石的定價權。
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內容,該行認為有望看到黑色產業利潤格局的新變化,即鐵礦利潤進一步長期化向鋼鐵以及下游制造業讓利,保障產業鏈利潤的合理分配。
國企改革激活企業活力,企業增效與資產提質共舉:
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提到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。堅持分類改革方向,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,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”。
鋼鐵以及上游礦產行業存在央企及國企占比高的特征。近年來通過股權激勵、長效分紅等多種方式,部分企業深化改革有所成效,但是當前仍然存在多家行業內公司未改革到深水區、資產破凈的情況,與行業地位以及現代化治理之間存在較大差距。
改革如果進入深水區,對于企業內部增效和資產的質量提升有望實現提振效果。鋼鐵和礦產領域有望迎來較大變化,估值底部的資產具備更大的市值彈性。
風險因素:
相關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,需求景氣度明顯下降,宏觀經濟超預期惡化。